17岁放弃清华北大,20岁怀孕考上哈佛:她的人生,可以复制
前段时间,清华官微公布的一组数据扎了无数人的心。
数据显示,今年清华录取的研究生中,年纪最小的是一位博士生,仅17岁。
消息一出,迅速登上了热搜榜。
很多网友纷纷感慨道,这位17岁的小博士,绝对是一枚天才学霸,学什么都快,学什么都能学好。
其实,像小博士这样的人,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试想一下,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些人,他们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,做什么都会成功:
学同样的东西,他们永远都比别人学得快、学得好;
工作中业绩优秀,面对新问题也能快速上手;
利用一技之长做个兼职,也能跨界成斜杠青年;
.....
反观自己,同样的事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,难道是自己比别人笨吗?
其实并不是,而是他们“会学习”,藏着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。
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——
她17岁放弃清华北大,20岁怀孕考上哈佛大学研究生。
她就是——鲁林希。
真正厉害的人,换了领域也不会太差劲
多数人认识鲁林希,是从《我是演说家》开始的。
2018年,刚从哈佛毕业回国的她,参加了北京卫视《我是演说家》,凭借《坚守初心与匠心》的精彩演讲,在总决赛中一举斩获亚军的殊荣。
▲鲁林希获第五季《我是演说家》亚军
鲁豫评价她说,“社会需要林希这样的声音。”
当时,她才24岁。
但很少人知道,参赛前,她还是个“电视演讲小白“。
零基础电视演讲经验的她,在第一轮竞演结束的时候,是唯一一个留下来重新录制的选手,导师和现场观众们都批评她做的一塌糊涂。
为了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,她花了1周的时间,研究了多本演讲书籍、上百个TED演讲视频,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,再结合自身经历和学术研究,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带动情绪,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观众。
决赛后,很多人对她说,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从小白到全国亚军,你的智商一定很高。
可她自我反思后却说,自己并没什么特别之处,只不过掌握了学习力。
因为学习力强,所以愿意尝试陌生领域,并且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后,能够迅速入门、触类旁通,打通行业壁垒,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。
一战成名后,她被各大知识类节目邀约,浙江卫视《2019思想跨年》、江苏卫视《一站到底》......
▲鲁林希参加节目
但如果你以为她的成绩只有这些,那就太小看她了。
翻开她学生时代的履历,你会更惊艳。
17岁,她如愿考上了华盛顿大学,母校排名全美前15;
20岁,她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修完了别人甚至五年才能上完的本科课程,拿到了经济学和德语双学位的最高荣誉;
22岁,她就以全A成绩毕业,成为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最年轻的学者之一。
▲鲁林希在哈佛的全A成绩单
一路走来,她收获的赞扬和掌声无数,但其实,每个普通人所经历的挫折,她一样也没少掉。
《一站到底》的李好评论她说,“生命当中,两种光芒最耀眼,一种是太阳,另外一种是林希努力的模样。”
真正的学习从不是埋头苦读
而是在于方法
从小,林希就是家长眼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但她其实经常旷课、逃学。
直到一次模拟考试,她的成绩一下子掉到了年级尾部,失去了保送杭二中的资格,她这才惊醒:
再不努力,可能就真的爬不起来了。
那时,距离中考只剩下6个月的时间。
刺激之下,她为自己定下了目标:不能保送,那就考进去,开始努力学习。
可落下的课哪有那么容易补上来.....
好不容易背完了200个单词,一觉醒来,忘掉了一大半,可她除了死磕,毫无办法。
她像疯了一样不停地做题,一切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背书,就连她父母都怀疑她是不是学魔怔了。
然而,努力和成绩并没有成正比,2个月后的又一次模拟考中,她在全校的排名反而掉了近30名......
她开始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中,为什么我学不好,是不是我脑子笨?
关键时刻,她父亲一句“真正的学习从不是埋头苦读,而是在于方法”点醒了她。
于是,她查资料、上网课,向尖子生请教,把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记录下来,吸收内化。
之后,她花了大量时间调整学习思路,将学习方法细分,研究出一套“学习力金字塔”,从认知提升、效率管理到方法技巧,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论。
之后,她的学习能力大为提升,解题和反应能力也比正常人快了两倍不止:
中考时,她成功逆袭,一举考上了杭二中,整个高中时期,她的名次也始终保持在全校前10。
高考时,以当时的成绩,她是完全可以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的,但是她却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路,独自赴华盛顿大学求学。
▲鲁林希抱娃参加哈佛毕业典礼
她成了众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的楷模。
可她却说,考高分、读名校从不是值得炫耀的,因为我清楚地知道,很多人比我更聪明、更刻苦、更出类拔萃。
我只是幸运地掌握了一种,比智力和努力更重要的底层能力——学习力。
云集微店创始人肖尚略称赞她:“林希的学习力非常可怕!”
浙大管理学院钱文荣感叹:“林希似乎有用不完的时间!”
靠着这套高效学习力,鲁林希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,高光时刻纷至沓来。
每一个平凡的你,都有机会逆袭为王
很早之前,网上疯传着一篇文章——《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: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》,当中配了一张哈佛彻底通明的图书馆照片。
当时,鲁林希诧异不已,觉得学神都这么拼,自己恐怕得天天熬通宵了。
可等她真正进入哈佛后,才发现,哈佛的图书馆凌晨四点半早就关门了。
▲鲁林希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前
更颠覆她认知的是,那些比她成绩更好的学神,却个个经常疯玩,好久不见人影,可考试却依旧保持高分。
她将自己的学习方法,和学霸同学的经验做了总结分析,不断磨合整理出成体系的学习方法论——哈佛学习法。
▲鲁林希自我总结的学习思路
这套将动力、毅力、能力三者合一融汇成学习力的法则,让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学得轻松。
学习之余,她开始将这套有效的学习法分享出去,没想到,引起了极大的反响。
她连续三年在黑人贫民窟辅导黑人孩子,并任教于美国麻省女子监狱,成为唯一一位非美裔教师。
只用了半年多时间,就帮助了数十位只有小学水平的服役学员通过美国高中学历考试。
▲麻省女子监狱给鲁林希的感谢信
渐渐地,她被邀请到各大高校、学习组织、上市企业,分享“知识心得”和“学习方法论”。现在,她已经帮助成千上万人实现了学习力的提升。
▲鲁林希在给学员做分享
而她,也活成了大多数女人羡慕的样子。
她坦言,是学习力让她的人生走得比旁人更轻快一些。
别说已经很努力了
真正拉开差距的,其实是学习力
多年来,在鲁林希的帮助下,实现人生蜕变的人不计其数。
周然就是其中一个。
工作5年,周然依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行政。
眼看着周边的朋友都渐渐在公司站稳了脚跟,做了管理层,她心中羡慕不已。
可也只能安慰自己,自己工作清闲又稳定,不像他们,每天996,累得跟狗一样。
然而,今年刚过,她突然也想996了,因为听说公司效益不好,开始人员优化了。
一想到自己要是失业了,房租、水电、公交、通讯等各种费用都没了来源,她就又恐慌又无助。
孤身北漂的人,哪有“容易”二字。
在担惊受怕中,她开始攻读英文,想多学一门生存技能傍身。
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背单词语法,晚上下班路上,跟着英文电影学情景对话。
然而,奋战了两个月,遇到外国人问路,还是只能乱比划。
万分沮丧之时,她在电视上看到了鲁林希,想着她为什么零基础却能短时间内实现跃迁,成为演讲大神?
带着这样的疑问,她去咨询了鲁林希,鲁林希只淡淡地说了一句,“因为我学习力强啊”。
之后,在鲁林希的指导下,她学会了制定目标、规划时间,用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模式开始学习:
制定目标:每天只背10个单词,并把这些单词的用法放在日常用语中,一句一句全部熟练;
规划时间:每天下班后定时学习英语1个小时,哪怕再累,学完才会入睡;
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学习模式:利用周边一切能用的东西,每天把学到的场景与助教对话,判断哪里读的不准,该怎么读;
四个月后,她的英语越说越流利,并成功考下了口译证。
而她也因为英语好,不仅没被裁掉,还荣升为行政主管,薪资是以前的两倍。
在这个多变的时代,做任何事想要取得成功,都必须懂得如何学习。
因为,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,就是学习力。学习力强的人,只用50%的努力就能达到200%的效果。
而你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——拥有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。
别以为学习力是天生的
其实可以后天练成
提起学习力,大家都会以为是天生的。
其实不然。
近些年,心理学家、教育学家通过大量研究,发现很多所谓的“天赋”,其实都可以通过后天来习得。从小被嘲笑为“癞蛤蟆“的鲁林希,从学校、职场,到社会的每一处优秀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我们常说,活到老学到老,人这一生,要学的东西很多。但如果只能选一种,我强烈建议你锻造学习力。
拥有超强学习力,人生会有什么不同?
我想可能是:
读书考试,不用再苦哈哈的学习,就能轻松上名校,起点高人一筹;
工作考证,时间紧任务重,也可以有强大的自驱力,轻松考过;
教孩子学习,可以把高效的学习方法先教给孩子。父母的学习能力,藏着孩子未来20年的样子;
就连选什么学校,买哪里的房子,买什么理财产品,你也能快速涉猎所有资讯、知识,系统分析,做出最优的选择......
任何时候,强大的学习能力,就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。
当你学会用巧劲撬动能力的杠杆,意味着你能用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,意味着你能迅速拉开与别人的差距,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。